|
A 08:00 灣仔中旅社門口。(灣仔港鐵站B1出口)
|
|
B 08:30 旺角維景酒店大堂集合。(太子地鐵站C2出口)
|
|
萬宜水庫,破邊洲(約9:15)
萬宜水庫是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的工務工程,歷時7年,總投資遠超最初預算,費用達13.5億港元,水庫容量為600億加侖,位於香港西貢區,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,風景宜人,近距離看香港水域出名景點-破邊洲,位於西貢糧船灣東端海岸,長約二百多米,闊約一百米,面積雖微不足道,在旅遊界卻擁有甚高的知名度。
|
|
六方岩柱,世界地質公園(約9:45)
香港政府建造水庫後,在東壩附近開鑿了多個岩石剖面,最適合近距離接觸香港獨特的六方形火山岩柱景觀。在這裡,既能看到密集整又齊的六方火山岩柱,又能看到斷層、褶曲、扭曲石柱及岩脈侵入等地質現象,還可以看到火山岩柱的節理控制發育出來的地貌。將這些遊覽點串連起來,便成「萬宜地質步道」。
|
|
於海鮮街品嚐【西貢傳統客家風味海鮮餐】(約12:30)
位於海鮮街,一條小街貫穿其中,沿著海岸蜿蜒開去。小街窄而長,大約有1公里,中間設有一處雕梁畫棟的牌樓,算是西貢中心的標誌建築。街邊鱗次櫛比的,就是一家接一家的傍海餐館,它們都以烹飪海鮮而聞名。這些餐館簡陋且傳統,乍看起來更像是香港早年的大排檔。然而,正是這些貌不驚人的小餐館,卻預示著一段西貢之旅重要特色。
|
|
鹽田仔(約14:00。包香港風情漁船來回,船程約15分鐘/程)
由西貢碼頭乘船前往,鹽田仔村祖先於三百年前由深圳觀瀾搬到鹽田,再由鹽田遷移此地,故稱鹽田仔,全勝時期,全村約五百人。於一百五十年前,天主教開始於鹽田仔傳教,並興建教堂,為香港早期的天主教發源地。
|
|
聖若瑟教堂 (約14:20)
早于1865年 ,柯神父(Gaetano Origo)便抵達西貢鹽田仔宣講天主教教義,而到了1867年,當時仍為神父的宗座代監牧高神父(Timoleon Raimondi,後來在晉升主教後被稱為高主教)在書信中亦有提及鹽田仔上的聖堂的存在,奉聖若瑟為鹽田梓主保,曾獲得聯合國「文化遺產保護」優異獎,是香港少有的歷史文物。
|
|
鹽田文化遺址 (約14:35)
曬鹽業一直是香港早期主要工業之一,但由於香港百年發展,所剩下的鹽田已日漸趨勢消失,至今,此島的鹽田遺址可以說是碩果僅存,雖已荒廢,但原形態清晰可見,四周紅樹林見證了百年歷史,亦是香港少見的生態區域。
|
|
乘船回西貢後,轉乘旅遊巴返回集合點解散。(約16:20)
|